阮老師的三層樓擺滿了各種陶瓷器具和名人塑像,猶如小型“文化博物館”。藏品按主題、材質和產地分類,如茶壺類分為邊和陶、南部古陶、中國紫砂陶。

在客廳,他擺放13世紀末陳朝三次成功擊退元蒙軍入侵的興道王陳國俊瓷像。兩旁擺著描繪公元40年代初氣宇軒昂的二征夫人騎象抵御外寇典故的兩個瓷瓶。
阮老師說,閱讀關于名人的書籍,他萌發了收集塑像以便看到他們具體相貌神態的念頭。
藏品的擺設盡顯越南文化特色。例如,依照著名的東湖民間畫《老蛙講讀》把不同姿勢的陶瓷青蛙擺成一個讀書班,有老夫子(老師)和若干學生。在古越人的觀念里,青蛙是一種靈物,諺語道:“天公的舅父癩蛤蟆,誰打了它就挨天打!”。阮老師介紹,在老街省的考古遺跡沙巴石場刻著形似蝌蚪的古字,證明早在雄王時代越南就有了自己的文字。有的藏品同阮老師的科研課題密切相關,例如邊和陶系列大大有助于他正在研究的邊和陶課題。

可以說,阮孝信的小型“博物館”讓許多學生和外國游客有機會深入了解越南文化的每個發展階段。這里還是民族文化愛好者的聚會點,志趣相同的人可同年輕收藏家阮孝信談論古人流傳下來的精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