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潘陽平,越南武術界無人不知他是詠春拳和越武道兩個最大、最久武派的高徒。深入考究這位武師,我們得知他還有一個平凡有趣的外號叫做“米線平”,因為他能練成少人能及的一門武功絕技“縮骨功”——瞬間縮小骨骼,身體綿軟,整齊地蜷縮在米線筐里。
這位武術高手年事已高,但精神健旺、敏銳精明似乎不受年歲的影響。記憶力強、言語精練的他向我們訴說他的武術生涯。
潘陽平武師集詠春派和越武道兩個武派的“剛柔并濟”于一身,所以,他的故事離不開它們在越南的發展。
越南詠春派由中國著名武師濟公于1907年傳入越南。如果濟公是越南詠春派的奠基人,那么潘陽平則是把它傳承發展成為越南傳統武術寶庫一大門派的功臣之一。
潘陽平從小就天真地抱著夢想,要成為劍俠故事中仗義濟世的俠客。他被濟公收為徒弟后,憑借對武術的癡迷和天賦,貫徹領會了 詠春拳的精華。從此,成為了越南詠春派“鼻祖”的高徒。一時間名揚四海,許多弟子慕名紛紛前來拜師學武。如今,他的詠春派弟子遍布國內外。
不僅如此,潘武師的愛武精神時時刻刻敦促他探索研究其他武派的精髓。這也是他與越武道(由阮祿武師于1938創辦,目前現身60個國家)結緣的原因。
越武道是越南傳統摔跤與世界各地武術精髓相結合的武派。以“剛柔并濟”的原理,越武道體現了越南人的精神和性格。因此,當來到阮祿的武堂時,他便癡迷了越武道并拜阮祿 為師。
阮祿目睹了潘陽平極其靈活的拳法之后便請他留下習武并負責給學者輔導。習武期間,他了解阮祿的人格和越武道之長處,特別是深刻體會阮祿所說的武術崇高價值:“作為練武者得尊重越南武士名譽,了解任務并愿意為武士的理想犧牲”。
從此,潘武師愿終生保護和發展帶有濃郁越南人精神和氣質的武派。他被視為北方越武道派的代表人,也是實現阮祿武師的遺愿將越武道傳到南方的繼承人。
目前,越武道不但在越南南方廣泛發展而且遍布世界各國。1995年,他同海外越武道臨時委員會的武師宣布正式成立門派武師委員會。這是世界越武道聯合會的前身。越武道是現身世界60多個國家的唯一越南武派。今日的成功來自潘陽平武師的不小貢獻。
86歲的潘武師每天練習氣功30分鐘,并給詠春派和越武道武生輔導。這是一位高齡武術巨擘仍能保持身體健旺、頭腦精明的原因。